
在8月27日開幕的IOTE2025·第二十四屆國際物聯網展上,全球首臺自超滑“永續”微動發電機亮相,為物聯網設備的自供電難題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自超滑”是一種固體接觸界面在無需潤滑劑或其他添加物的情況下,實現動摩擦系數近乎為零、靜摩擦和磨損均為零的狀態,主要應用于微機電系統、人形機器人、6G通信、航空航天等領域,可顯著降低功耗并延長設備壽命。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自超滑技術的開創者鄭泉水院士領銜的團隊,在該領域擁有二十余年的技術積累。依托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超滑技術研究所孵化的產業化公司清力技術,已申請國內外專利188余項,國際頂級期刊論文占比達全球該領域總發文量的48%,已建成覆蓋自超滑微系統中試平臺與深圳超滑技術平臺(深圳市重點實驗室)的完整研發體系,具備從材料制備到封裝測試的全鏈條產業化能力。
在本次展會中,清力技術展示了在微能源采集、自供電系統等領域的最新創新成果。其核心產品——自超滑微動發電機是基于“零摩擦磨損特性”的自超滑技術,成功研發并實現了微機械能的高效采集與轉換,具有體積小、功率密度高、使用壽命長等顯著特點。
“自超滑技術通過實現固體接觸界面的零磨損和極低摩擦運行,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微發電機因摩擦導致的壽命短、效率低等問題。我們的第二代產品較第一代體積縮小80%,能夠為溫濕度傳感器、藍牙傳輸模塊等低功耗物聯網設備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支持。”清力技術產品研發負責人黃軒宇介紹道。據介紹,團隊所研發的自超滑微動發電機產品的尺寸僅為15mm×15mm×10mm,在30Hz振動環境下可輸出0.256mW功率,配套能量管理電路后可為100μF電容提供154μW充電功率。
“與傳統電池供電方案相比,我們的產品可顯著降低設備維護成本和電子廢棄物產生,特別是在那些需要長期運行且維護困難的應用場景中,自超滑微動發電機的優勢更加明顯。這不僅是一個技術突破,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秉S軒宇說道。
據介紹,自超滑微動發電機產品已在多個領域開展示范應用。在電網監測領域,該產品可為輸電線路監測設備提供免維護供電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偏遠地區設備供電難題;在工業互聯網領域,能為旋轉設備狀態監測傳感器提供持續電力供應,大幅降低了設備維護成本;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可為分布式傳感網絡提供長效供電支持。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