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提出分階段發展目標: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焖僭鲩L,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
8月26日,國務院已于近日正式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國發〔2025〕11號),明確以數據資源、產業體系和應用場景優勢為基礎,通過系統性布局加速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
《意見》提出分階段發展目標: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焖僭鲩L,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
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
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意見》提出聚焦六大核心領域推進:
1. 科技研發:構建跨學科科研范式,加速科學大模型應用,推動生物制造、量子科技與6G技術協同創新;
2. 產業升級:培育智能原生企業,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農業智能裝備,創新服務業人機協同模式;
3. 消費轉型:拓展智能助理服務入口,推動智能網聯汽車、AI終端等萬物智聯生態;
4. 民生服務:建立人機協同就業體系,推廣智能教育及醫療健康助手,構建全周期智慧生活場景;
5. 社會治理:實施城市智能化改造,構建空天地海一體化生態監測體系,強化安全生產與網絡安全治理;
6. 全球合作:推動算力與數據跨境協作,參與國際治理規則制定,助力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
為強化基礎支撐,《意見》提出部署八項關鍵任務:包括提升大模型訓練效率、建立數據要素流通機制、優化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發展“模型即服務”生態、培育復合型人才隊伍、完善開源社區激勵機制、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及構建動態風險防控系統。
國家發改委將牽頭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通過中試基地建設、應用場景開放和財政金融支持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