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綠色氫氨項目投產、30兆瓦級純氫燃機示范項目開工、綠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業完成……氫能產業正在以超出預期的速度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開辟出一個又一個未來能源新賽道。

氫能項目密集落地
氫能兼具工業原料和能源產品雙重屬性,被視作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路徑。今年以來,我國氫能領域重大項目接連落地,應用場景多點開花,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集群
多地正根據自身資源優勢布局氫能產業:
北京推動建成覆蓋全市、輻射京津冀的氫能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并積極探索跨區域綠氫輸送管道建設;
四川目標建成西南地區綠氫供應基地,推動氫在冶金、軌道交通、低空飛行等多場景應用;
浙江舟山發展氫能船舶和低空飛行器產業鏈,象山規劃低空經濟+氫能產業集群;
新疆依托風光資源,提出將綠電直連項目優化新能源消納,為綠氫生產提供低成本電力支持;
內蒙古包頭市打造全國重要的氫能裝備制造基地,華電氫能正在建設的白云礦區至市區190公里純氫長輸管道預計年底完工;
廣西利用其作為全國甘蔗、木薯以及各類生物質原料核心產區的優勢,發展綠色燃料及綠氫應用項目。
……
多元化應用催生新增長點
交通領域正成為拉動氫能需求的重要引擎。在廣東佛山,團隊投放的100輛氫能公交車,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萬噸,同時運營成本與傳統電動公交相當。更創新的是,氫能重卡針對港口、礦山等特定場景,實現了大載重、長續航的零碳運輸。在寧波舟山港,氫能重卡編隊已實現常態化運營,每年可替代柴油消耗超過500萬升。
工業領域同樣潛力巨大。華電氫能持續推進130座工業窯爐摻氫項目;豐洲材料、威豐新材料等企業的天然氣摻氫項目穩定運行。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說:“氫能依托其雙重屬性優勢,將在燃料和原料協同發展以及產業鏈協同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未來5年,氫能將加速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并成為經濟新增長點?!?/span>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