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凌晨0時31分,在山東日照附近海域,捷龍三號運載火箭以一箭11星方式,將吉利星座第四軌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所有衛星狀態正常。此前,時空道宇已在600公里軌道部署30顆衛星。目前,在軌衛星增至41顆。預計未來兩個月內,在軌衛星將增至64顆,實現全球除南北極外任意地表實時無縫數據通信。星座建成后,將向全球用戶提供商業衛星物聯通信服務。
吉利星座由時空道宇上海研究院研制,是覆蓋全球的低軌物聯通信星座。這種由多顆近地軌道衛星構成的網絡系統具有信號延遲低、部署響應快、覆蓋范圍廣等優勢,能為海量終端提供持續穩定的數據服務,特別適用于傳統地面網絡無法覆蓋或連接成本較高的區域,如海洋、沙漠、山區、邊境和遠洋運輸路線。

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將吉利星座第四軌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如今,衛星物聯網正逐步成為支撐新型工業化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國際上,以銥星二代為代表的低軌物聯通信星座已應用于海洋漁業、智慧農業、能源管理、物流追蹤等場景。在我國,以吉利星座為代表的民營低軌物聯網星座正在構建“天地一體、全球覆蓋”的通信網絡,拓展應用場景和國際市場。
近年來,時空道宇重點布局了中東、東南亞、非洲、拉美等地區,與馬來西亞、阿曼、沙特阿拉伯、摩洛哥、肯尼亞等20多個國家的運營商達成合作,并完成了商業驗證性(POC)測試,通信成功率達99.15%,網絡可用性超99.97%。
去年6月,時空道宇與阿曼衛星通信公司Azyan Telecom達成戰略合作。吉利星座將率先賦能當地海洋漁業,預計今年年底為數萬條漁船提供衛星物聯通信服務。今年4月,時空道宇與馬來西亞ALTEL共同成立合資公司ADISB,推動吉利星座在馬來西亞落地應用,助力數字城市、智慧農業等領域建設。這家中國企業還與沙特運營商ATSS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攜手推進吉利星座在當地的牌照許可、技術驗證和商業部署,為行業用戶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

吉利星座提供衛星物聯通信服務的示意圖
在應用場景上,吉利星座涵蓋智能網聯、海洋漁業、工程機械、低空出行、應急通信、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國內用戶可在極氪等多款量產車型上,使用時空道宇提供的車載衛星通信技術服務。在沒有地面網絡或地面網絡中斷的情況下,用戶可通過車載大屏上的衛星通信軟件連接衛星,使用雙向衛星消息或衛星電話通話功能,與外界緊急聯絡、上報位置。這種服務為公眾出行提供了“永不失聯的安全感”,適用于無人區、山區等場景。
這一民營星座的研發在上海,制造在浙江臺州。據介紹,位于臺州灣新區的吉利衛星超級工廠是全球首個深度融合汽車制造與航天制造能力的衛星量產工廠,通過引入汽車行業的自動化、柔性化制造模式,實現了總裝、集成、測試流程的全面智能化。單顆衛星生產周期在28天以內,年產能力可達500顆,成本較傳統衛星制造下降45%左右,顯著提升了低軌衛星的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火箭廠房里的捷龍三號運載火箭
目前,時空道宇正在重點行業場景開展衛星物聯網應用試驗和星間通信試驗,探索在復雜環境中實現設備之間的天地一體化數據互聯。隨著技術驗證和場景落地,相關成果將逐步應用于城市公眾服務和消費級市場。
吉利星座的持續推進,為我國低軌衛星物聯通信產業提供了工程化、系統化建設樣本,助力打造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新型航天創新體系。國產衛星互聯網的“新基建出海”,將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